昔日“農業禁區” 如今“沙漠蟹田”
http://www.hai34.com2025年10月13日 09:19教育裝備網
當東海之潮與昆侖之雪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產業火花?剛剛過去的國慶節假期,在新疆和田縣英艾日克鄉,隨著“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新疆和田學院昆侖水產研究院”揭牌,由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助推的“沙漠蟹都”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金秋的和田,沙漠邊緣的“昆侖玉蟹”迎來豐收。在第二屆螃蟹捕撈活動現場,一只只大閘蟹在池塘里揮舞著蟹鉗,引得人群陣陣驚呼。誰能想到,這片pH值(氫離子濃度指數)9.5以上的鹽堿水,昔日曾是“農業禁區”,如今卻成為“沙漠蟹田”。
新疆昆侖優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自2024年開始試養大閘蟹,但因缺乏人才和技術,面臨規格不大、產量不高的困境。為了解決問題,該公司和當地政府四方尋求科技指導,找到了寧波大學二級教授、原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成永旭。在成永旭教授團隊的科技加持下,大閘蟹養殖面積從去年的120多畝增加到700多畝,養殖的產量和規格也大幅度提高。
“去年的產量是每畝60多斤,今年則超過了每畝100斤。據抽樣,今年2兩以上的河蟹占70%以上,相較去年的30%有了大幅提升。”和田縣英艾日克鄉黨委書記常吉鑫興奮地說。
“這是科技跨越地理界限的生動實踐,是和田水產產業的一次成果展,更是科技興漁的一次動員令。”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副院長母昌考動情地說。從東海之濱到昆侖山下,這場跨越萬里的產業協作,離不開寧波大學海洋學院在鹽堿水養殖領域長達數年的技術攻堅。近年來,該學院聚焦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戰略,組建跨學科團隊,突破鹽堿水調控、耐鹽堿蟹種選育等關鍵技術,為“沙漠養蟹”提供了堅實科技支撐。
此次揭牌的“昆侖水產研究院”,以及同步成立的“科技小院”,是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塘口的關鍵舉措。
“我們正把實驗室成果轉化為‘沙漠生產力’。”成永旭表示,“要讓鹽堿水從‘生態負擔’變為‘產業富礦’。”
研究院成立后,將聚焦鹽堿水域生態養殖技術研發與推廣,“科技小院”則致力于培養“懂蟹知沙”的本地化人才,形成“專家駐點+學生實踐”的可持續服務模式。
活動現場,隨著“昆侖玉蟹”區域公用品牌同步發布,新疆昆侖優品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臉上掛滿了笑容。喝著昆侖雪水、曬足沙漠日光長大的“昆侖玉蟹”,以其肉質緊實、蟹黃飽滿、全無土腥味的品質,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沙漠生態珍品”。
隨著“中國沙漠蟹都”的啟動,和田正推動水產養殖從“單一種養”向“三產融合”跨越。活動現場設置的釣蟹體驗、全蟹宴品嘗、特色農產品展銷等環節,展現了“養殖+旅游+電商”的多元發展路徑。
“種質資源庫+本土化應用=良種覆蓋提升;東部市場渠道+西部特色產品=品牌溢價增長。”寧波大學海洋學院水產學科負責人王春琳用一組清晰的公式,描繪出未來合作的藍圖。
“未來,我們將以黨建聯建為紐帶,通過研究院攻關核心技術、‘科技小院’輸送人才、協會打通產業脈絡,助力這片‘沙漠蟹都’崛起。”寧波大學海洋學院黨委書記邵麗表示。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