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院校數字化建設如何破除卡點
http://www.hai34.com2025年10月31日 09:31教育裝備網
2015年教育部頒布《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規范》,2025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10年間,職業院校的數字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也存在一些亟須破解的難題。
在對85所職業院校數字化建設調查中,筆者發現,一些職業院校數字化建設的卡點在中層管理者身上,中層管理者是連接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關鍵節點,但這一群體面臨著三大困境:一是意識之困,調研中60%的中層管理者對數字化建設的緊迫性認識不足,對數字技術的產業變革缺乏敏感度,導致管理行為趨于保守;二是能力之困,超八成的受訪者自評數字項目管理能力,如數據決策、平臺運營等新型能力不足;三是機制之困,當下職業院校對中層干部的考核多側重行政任務完成度和維穩成效,缺乏數字化轉型量化考核指標,這種考核機制抑制了中層管理者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
如何破局?需從認知重構、技能進階、生態共建三維度協同發力。
認知重構:深化產業認知,引領角色轉型。產教融合是辦好職業教育的關鍵所在。中層管理者首先需深入產業一線,通過參訪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字經濟創新園區等,觀摩AI質檢、智能化生產等技術應用,精準把握產業升級對技術技能人才知識結構的新需求。如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管理者定期駐點華為、比亞迪等企業,從而破除“數字化是信息中心職責”的片面認知,形成“教育鏈對接產業鏈”的價值觀。其次,管理者需強化數據批判性思維,保持對數據來源可靠性、分析模型科學性、應用效果可評估性的批判態度,建立循證決策意識。無論是價值觀的構建還是數據思維的培養,院校需積極為師生搭建數字化應用平臺、營造數字化應用氛圍,引導管理者從“事務執行者”轉向“生態打造者”。
技能進階:理論實踐相結合,開展專題培訓。以實戰化、系統化培訓破解能力短板,是中層管理者突破數字困境的關鍵路徑。數字知識學習方面,制定數字化學習計劃,通過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等渠道,系統學習人工智能倫理、教育大數據分析等課程,讓AI技術真正成為教育決策的“智慧助理”。技能應用方面,可以讓中層干部在履行行政管理工作職責的同時,擔任數字化轉型“項目專員”,如通過一年內主導至少一項數字化建設項目,在實戰中錘煉“教育邏輯+技術邏輯”。實踐中需同步匹配管理者數據分析工具應用、數據解讀、循證決策等系統性的數字領導力專題培訓,以推動數字素養與管理行為深度融合并落地落實。
生態共建:構建閉環機制,激發協同動力。破解數字化建設“中層梗阻”,還需構建“評價—激勵—容錯—協同”的閉環體系。一是以考核機制錨定轉型方向。院校需將數字素養與轉型成效納入干部考核“硬指標”,設置“數字化課程占比”“智慧教學設備使用率”“校企數字合作項目數”等清晰、量化、可評估的指標。二是以容錯機制護航創新探索。設立數字化轉型攻關項目責任制,同時配套“數字化轉型創新容錯清單”,明確列出探索新技術應用、創新教學模式等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合理失敗”情形,對此類失敗在考核評價、干部任用、評優評先時予以免責或減輕責任。三是以激勵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建立專項獎勵基金,對形成可復制經驗的團隊給予物質與榮譽雙重激勵。湖北部分職業院校已將數字能力納入職稱評審加分項,推動中層管理者從“被動執行”轉向“主動創變”。
卡住數字化轉型的從來不是技術,而是人的能力與制度韌性。教育數字化進程中,職業院校要打破“重教學、輕管理”的舊有思維,構建“認知—技能—機制”的支持體系,推動職教管理者從技術適應者向數字領導者轉型,讓“懂教育”與“懂數字技術”在管理實踐中實現交融,為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者單位:國家教育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