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性構建托育人才培養體系
http://www.hai34.com2025年11月04日 14:48教育裝備網
■在托育人才培養實踐中,不能簡單地將低學段與低學歷要求對應,須破除托育工作等同“簡單看護”的陳舊觀念
■要從提升托育教師的社會認可度、明確托育人才培養體系標準等多維度出發,前瞻性構建托育人才培養體系
據央視新聞報道,從專科到職業本科再到普通本科,近年來相關高校接連開設托育人才培養的相關專業。隨著家庭養育觀念的全面升級,社會對專業化托育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時也對托育人才的數量、質量與結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托育人才培養實踐中,不能簡單地將低學段與低學歷要求對應,要從多維度出發前瞻性構建托育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普惠托育服務高質量發展。
提升托育教師的社會認可度,筑牢托育人才培養的理念基石。在傳統認知中,常常認為教育對象的年齡越小、學段越低,對教師的專業能力要求就越低,托育教師長期被簡單地視為“看護者”“保姆”。在這些觀念的影響下,家長不敢托、不放心的現象較為普遍。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引導托育教師正確認識到,托育工作是融合早期教育、嬰幼兒保健、醫學、發展心理學及安全護理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專業實踐活動。托育教師是兒童早期發展的科學引導者,需要洞察嬰幼兒發展需求,通過科學的觀察評估、專業的環境創設,以及積極的回應互動,促進其全面發展。同時,托育教師是家庭養育的專業支持者,能為家庭提供科學育兒方法,緩解家庭養育焦慮,構建家園共育橋梁。當前,亟須破除托育工作等同“簡單看護”的陳舊觀念,明確托育人才要具備精準支持嬰幼兒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專業能力,而非局限于基礎生活照料的單一技能訓練。
明確托育人才培養體系標準,完善托育人才培養的制度保障。科學規范且契合行業需求的托育人才培養體系標準,是推進人才培養專業化發展的核心支撐。
其一,要推動以需求為導向的專業設置布局建設,實現托育人才供給與市場崗位需求精準匹配。鼓勵地方普通高校、職業本科院校依據區域托育人口變化情況,科學動態布局嬰幼兒護理、早期教育等托育服務急需的相關專業,開設0—3歲嬰幼兒托育相關專業課程,訂單式培養托育人才。其二,探索建立以專業為核心的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從根本上提升托育人才培養的規范化與專業化水平。在探索出臺托育教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托育教師培訓大綱、職業行為準則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將托育教師列入準入類職業資格目錄,完善托育教師評價標準。其三,積極構建貫通式學歷層次銜接體系,推動托育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有機銜接。當前,以專科為主的托育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行業日益專業化、人民大眾對托育質量的需求,必須優化托育人才培養的學歷層次結構,構建從專科到本科乃至更高層次的貫通式托育人才培養體系,通過“本專銜接”等方式,打破學歷壁壘。例如,專科教育側重于基礎技能培養和實踐操作訓練,本科教育則著力深化專業知識傳授及評估管理、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實現培養效能的再提升。
探索“醫育融合”協同培養模式,創新托育人才培養發展的實踐路徑。建立醫育協同育人機制是實現托育人才培養與行業發展需求深度對接的關鍵舉措。加強醫育結合,將醫學專業知識與托育教育實踐緊密融合,對于提升托育人才培養質量至關重要。
地方政府要加強統籌,搭建醫學院校、基層醫療機構、托育機構合作平臺,制度化地推動醫療資源向托育領域輻射,形成“醫學院校學習—基層醫療機構見習—托育機構實習”三位一體的實踐網絡。醫學院校負責學生的醫學理論教學和基礎技能模擬實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臨床實踐指導和醫療服務支持,托育機構則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托育工作環境和實踐機會。通過成立“醫育結合聯合教研室”,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研活動,探索解決托育領域的新問題、新方法,培養其批判性創新思維與復雜問題解決能力,促進醫學院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有效參與到托育人才培訓等各個環節。總而言之,建立以實踐為導向的協同培養體系,培養既懂教育又通醫理的復合型專業托育人才,能夠為嬰幼兒健康成長和托育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障。
(作者系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