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椒”友好型高校
http://www.hai34.com2025年11月12日 10:56教育裝備網
建設“青椒”友好型高校,應落實落細“引育用留”等全鏈條的精準實施與系統聯動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關鍵力量。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適應國家戰略、科技變革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出發,重點圍繞“引育用留”等方面提升青年教師能力、活力、競爭力,提出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改革,為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意見》總體要求強化高校青年教師全鏈條建設,結合高校實踐來看,關鍵在于建設“青椒”(青年教師的俗稱)友好型高校,落實落細“引育用留”等全鏈條的精準實施與系統聯動。
在精準引才方面,應著重在“準”字上下功夫。一方面,應堅持分類精準選才。以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為重點,規劃青年人才聘用崗位,細化引進標準,推行分類選才。重點考查基礎學科人才的原創性成果,對基礎研究的鉆研力、創新力、熱愛度;側重考查新興學科人才在學科前沿或新興技術方面的探索貢獻;高度關注交叉學科人才善用不同學科范式、不同領域學科知識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應瞄準關鍵引才。加強青年教師隊伍建設規律性、前瞻性研究,科學制定引才規劃,緊密結合學科建設重點明確人才配置方向,實現學科人才培養質量、優勢學科方向、學科人才梯隊建設、科研成果新質轉化等的精準匹配。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網絡安全等關鍵領域,借助國際合作伙伴、校友網絡等錨定人才,采取全職聘任、雙聘兼職、項目合作等多元方式柔性引才。
在青年教師成長的關鍵處、要緊時拉一把、幫一下,為青年教師成長托舉護航,是精心育才的關鍵。高校應統籌校內外資源,多措并舉提供全職業生涯發展支持體系。實施“產業浸潤”等實踐能力提升計劃,鼓勵高校與大中型行業企業共建青年教師培訓基地,定期組織青年教師赴重點單位全職研修,提升產業技術跟蹤能力。強化教學科研能力提升和職業生涯情感支持,配備“戰略科學家+創新團隊”等職業發展導師,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牽頭跨學科攻關項目,依托大團隊、大平臺、大項目幫助青年教師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明確主攻方向、優化創新路徑。
科學的評價機制是激發高校青年教師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源頭活水”。統籌考慮青年教師職業志向、學科領域、崗位角色特點,創新跨學科聯聘、企業兼聘臨聘等考核評價機制,推進教學、科研、工程轉化等各類人才分道行駛、分類評價。加強人工智能賦能、創新訓練等核心素養培訓,強化崗前培訓與教學競賽,提升課堂教學、課程建設、數智創新素養與學生指導實效。創造審慎包容的學術評價制度,長周期穩定支持青年教師開展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支持其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研究,積極參與科學、工程和技術創新,助力推動自主知識體系構建。
在精誠留才方面,離不開有力量、有溫度、有情懷的發展環境。各高校應以培養留用為出發點,注重早期人才發現、預選和跟蹤培養,為青年教師提供“精準化”的幫扶供給和“營養豐富”的發展供給。推進高校薪酬制度改革,強化薪酬、經費、科研資源等管理,提高青年教師待遇,營造潛心教學科研環境。整合優質資源,建設青年教師的良性交往圈、成長共同體,打造安心舒心熱心開心的教學環境。
青年教師是教學與科研工作的生力軍。各高校作為落實《意見》的責任主體,應立足辦學定位與學科特色,制定青年教師友好型高校建設實施細則。聚焦“友好”和“有為”,高屋建瓴地樹立系統化的宏觀理念,綜合“引育用留”多維視野發展體系,完善政策、多方協同、創新機制,讓優秀青年教師有更多機會扛大旗、打頭陣、當先鋒,加速“青椒”群體及早進入“教學科研黃金期”。
(作者系天津大學發展規劃處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