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醫科大學與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入合作
http://www.hai34.com2025年11月12日 14:24教育裝備網
作為山西省高等醫學教育的“領頭雁”和醫學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山西醫科大學積極服務教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發展。近年來,學校與清華大學醫學院(以下簡稱“清華”)、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華大”)等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深入合作,先后成立了“山西醫科大學—清華大學醫學院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山醫—清華中心”)、“山西醫科大學—華大未來醫學聯合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山醫—華大中心”)等平臺,不斷創新項目制育人模式,激活醫學教育發展新生態。
黨建引領:
構建“三位一體”協同發展新格局
學校切實發揮校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的領導作用,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有機整體系統謀劃、一體推進。
學校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協同創新,系統構建了以山西醫學科學院(A區)為核心載體的科研組織體系。該體系整合了包括院士工作站、重點實驗室和協同創新中心在內的11個重要科研平臺,其中山醫—清華中心、山醫—華大中心作為重要組成部分,均同步建立了功能型黨支部,實現了黨組織在科研前沿陣地的全覆蓋。
學校黨委創新運用“聯學聯建”機制,打造聯合創新平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在與清華的合作中,依托其深厚的基礎研究底蘊和頂尖的學術創新能力,聚焦前沿醫學領域開展高水平科研攻關。在與華大的合作中,則充分發揮其國際領先的基因測序、多組學技術優勢,緊緊圍繞山西省地方病、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防控需求開展應用研究。
通過功能型黨支部的政治引領和組織保障,學校將黨的領導貫穿科研攻關、資源整合和人才培養全過程,形成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并重、學術創新與產業應用協同”的發展新格局,為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創新機制:
打造“四鏈”融合育人新體系
學校圍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突破學科壁壘、打通資源邊界,著力構建以育人為核心、以項目為牽引、以平臺為支撐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在創新鏈方面,學校聚焦生物醫學前沿與國家戰略需求,依托山醫—清華中心和山醫—華大中心打造高能級科研平臺,顯著提升了自身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領域的原始創新能力。
在產業鏈方面,學校堅持“四個面向”,圍繞山西省地方病與高發疾病防治需求,與華大聯合開展“唐氏綜合征全身圖譜”“塵肺病多組學研究”等攻關項目。2024年,學校首創“智能生物計算”課程,構建“理論—技術—實戰”3級培養體系,覆蓋1700余名師生,并遴選56人進入高階培養計劃,為生物醫藥領域輸送具備多學科融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在資金鏈方面,學校牢牢把握山西省高等教育百億工程的重大契機,聚焦聯合平臺和合作項目,積極用好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和機制,與清華、華大等共同投入項目資金,充分發揮資金在推動“四鏈”融合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人才鏈方面,學校率先推出《項目制領域育人研究生培養管理實施細則》,打破傳統學科限制,確立以真實科研項目為載體的培養路徑。該路徑以領域為基、項目為載、育人為本,通過“真實任務驅動—實踐探究—協作共創—成果檢驗”,實現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建構的根本轉變,推動研究生培養模式系統性重塑。同時,實施“學術導師+行業導師”雙導機制,明確學術導師側重科研深度、行業導師側重實踐能力,實行聯合考核與分段培養。近年來,學校累計選派100余名師生赴清華、華大等開展科研交流與項目實踐,有效拓展了人才的視野和能力邊界,形成了開放、流動、協同的高水平人才梯隊。
實踐路徑:
深化項目平臺育人“三維驅動”
學校以有組織科研為核心、以平臺建設為依托,系統推進與清華、華大的深度合作,構建“項目—平臺—人才”三維驅動的發展路徑。
與清華的合作,以前沿基礎研究為導向。自2023年5月山醫—清華中心啟動以來,3期共投入5000萬元支持46項課題,重點布局表觀遺傳學、免疫學、傳染病學等方向。2023年啟動首期14項課題,2024年擴展至23項,2025年進一步凝練形成9項重點課題,推動科研攻關持續深化,實現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領跑”的跨越。
與華大的合作則以應用研究與技術轉化為重點,圍繞山西省地方性疾病和圖譜構建等真實問題,共同推進5大科研專項。2023至2025年分3期確立24項重點項目,涵蓋多組學研究、疾病機制解析與臨床轉化等領域。通過聯合技術攻關,推動多項成果走向臨床應用。
在平臺建設方面,學校與清華共建前沿醫學協同創新中心實驗室及果蠅研究平臺,與華大共同打造多組學與生物計算平臺,全面強化硬件支撐和資源共享。這些平臺不僅承擔重大科研任務,更成為研究生開展真實課題研究、鍛煉創新能力的核心場域。
在人才培養方面,通過“清山教學營”“探索未來醫學路”等品牌實踐活動,推動學生深入基層醫院和華大實驗室,實現“臨床場景+科研平臺”雙場景訓練。3年累計選派碩博研究生及青年教師100余人次參與高水平課題研究和合作交流。本科生通過暑期實踐、創新班和畢業設計等多種形式介入科研全流程,顯著提高了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自信。
高水平合作與體系化建設使學校在科研成果、人才培養與學科建設等多個維度取得系統性突破。截至2025年8月,學校與清華合作發表高水平論文80余篇,包括《自然》(Nature)3篇、《科學》(Science)1篇、《細胞》(Cell)1篇,獲批6項聯合科研項目,獲發明專利2項;與華大共同發表論文40篇,其中4篇見于《科學》(Science)、《細胞》(Cell)等。項目制培養覆蓋2000余名研究生,75%以上畢業生服務于醫療衛生及相關行業,其中超過40%扎根西部。合作推動特種醫學學科連續多年全國領先,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精準醫學、基因組學與生物信息學等學科方向實力大幅增強,形成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和區域引領性的學科群。
(作者王軍系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解軍系山西醫科大學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