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是一場系統變革
http://www.hai34.com2025年11月14日 09:18教育裝備網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中小學教師非教育教學負擔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嚴格涉校涉師發文審核、規范督查檢查評比考核清單管理、健全社會事務進校園“白名單”制度等八個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為各地推進教師減負工作提供了明確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依據。
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是一場著眼長遠的系統變革。2019年印發的《關于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提出“杜絕強制攤派無關事務”“規范精簡各類報表填寫”等20條措施。2024年,《關于弘揚教育家精神加強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 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大力減輕教師負擔,統籌規范社會事務進校園,精簡督查檢查評比考核事項,為中小學、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減負松綁”的要求。此次印發的《通知》可以看作是在梳理各地經驗、回應現實難點基礎上推出新舉措。其理念是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戰略高度上,堅持問題導向和使命擔當,通過制度化、規范化的減負舉措,破解教師負擔過重的深層次矛盾,推動校長潛心辦學、教師靜心育人。
更加值得關注的是,為中小學教師減負并非只是“對教師好一點”這么簡單,而是指向打造一種多主體共贏的教育新生態。
為教師減負要取得實效,關鍵在于構建剛性約束和人文關懷并重的機制。此次印發的《通知》既強調硬性約束,明令禁止各類亂攤派行為,又處處體現對教師合理訴求的回應和權益保障。例如,明確要求保障教師課后服務合理待遇,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不得將課后服務情況與教師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硬性掛鉤,這一規定就是直面一線教師關切,打擊“無償加班”等現象。再如,對假期和周末教師值班作出嚴格限制,明確在無學生在校期間原則上不再安排專任教師值班值守。這些具體規定展現出對教師工作實際的深入了解和共情,令人感受到政策背后“以人為本”的溫度。
對學生而言,教師減負直接意味著教學增效。以往,不少教師被大量非教學事務擠占了本可用來研究教材、設計活動、個別輔導的時間。當教師從非教學事務中解放出來,回到教材與學生本身,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創造性和溫度就會提升。優質教學回到學校內部,學生獲得的是更高質量的學習體驗和更穩定的教育支持。
對學校而言,為教師減負也是一次管理邏輯的校準。《通知》通過清單管理、督查規范和外部事務準入制度,引導學校從疲于迎檢、被動應付,轉向以教學質量、育人實效為中心的內部治理。校長可以擁有更多時間來優化教師發展支持、建設學校文化。
《通知》的發布傳遞出這樣一種價值導向:真正的尊師重教,是不給教師增添不該有的擔子,讓他們安心做教育。
當然,為教師減負并不意味著減去責任,而是為了讓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落實得更長遠、更穩固、更有效。只有在持續的制度落實和輿論引導中,讓教師“安心做教育”成為各方共同遵守的底線和自覺,為教師減負才能真正轉化為對教師隊伍的深厚關愛,轉化為學生的實際受益,轉化為學校與社會的良性互動。
(作者系天津師范大學戰略規劃辦公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