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學規劃錨定發展方向
http://www.hai34.com2025年07月10日 09:34教育裝備網
■ 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準確把握中長期規劃制定實施的規律,以科學規劃錨定發展方向,以系統布局凝聚發展合力,以精準施策破解發展難題,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期出版的《求是》雜志發表重要文章《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強調:“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這一重要論述要求我們,新時代新征程,必須準確把握中長期規劃制定實施的規律,以科學規劃錨定發展方向,以系統布局凝聚發展合力,以精準施策破解發展難題,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1
制定實施中長期規劃的重要意義
中長期規劃集中體現了國家戰略意圖、長遠發展目標和階段性任務,必須從全局高度把握其對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
實現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從解決溫飽到全面小康,從保證物質滿足到追求物質富足、精神富有,中長期規劃精準對接不同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核心訴求,始終與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當前,人民群眾對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的需求更加強烈,這就迫切需要用中長期規劃進一步擘畫發展藍圖、確定發展重點、動員社會力量,切實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景轉化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動方案,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通過前后連貫、與發展規律相契合的接續性規劃實踐,才能更好引領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不懈努力,我們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長期發展規劃既能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能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立足新發展階段,推動中長期規劃將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起來,在主題主線、思路布局、政策舉措、指標項目等方面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能夠有效凝聚發展共識、合理配置公共資源、科學引導市場行為,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規范有序、活力迸發。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舉措。無論是先發的還是后發的現代化國家,都需要通過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其現代化道路進行選擇和設計,進而有效解決面臨的發展性難題。中國式現代化是分階段、分領域推進的,要實現各個階段發展目標、落實各個領域發展戰略就需要中長期規劃的接續推進。只有辯證處理好規劃制定實施過程中戰略與策略、科學與民主、效率與公平等之間的關系,將規劃設計創造性地轉化為相互連接的行動方案,才能有效破解超長周期接續發展、規劃過程主體動員、復雜議題選擇排序、超大規模力量匯聚等治理難題,將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
2
制定實施中長期規劃的原則要求
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經驗,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中長期規劃這一生動實踐蘊含著我們黨對規劃什么、如何制定規劃、怎樣實施規劃的規律性認識。面向未來,必須系統把握其原則要求,統籌處理好若干重大關系,確保規劃更好發揮優勢、取得實效。
堅持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相結合。唯有將頂層設計與問計于民緊密結合,方能更好實現規劃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一方面,堅持頂層設計,深刻洞察和及時研判國內外發展趨勢,從人民整體利益、根本利益、長遠利益出發制定實施中長期規劃,使其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有效實現遠近結合、上下貫通、內容協調。另一方面,自覺問計于民,注重加強調研論證、廣泛凝聚共識,將社會期盼、群眾智慧、專家意見、基層經驗深度融入規劃編制,使規劃進一步順應人民期盼、匯聚民智民力。
堅持全面規劃與突出重點相協調。制定實施中長期規劃涉及經濟和社會發展方方面面。一方面,要統籌全局、系統謀劃。著眼于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對外開放、國防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強規劃的階段統籌、政策統籌、落實統籌,持續推動各領域各方面同向發力。另一方面,要突出重點、精準施策。抓住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性、決定性因素,聚焦科技創新、綠色轉型、區域協調和民生保障等關鍵領域,注重鞏固拓展優勢、突破瓶頸堵點、補強短板弱項、提高質量效益。
堅持目標導向與問題導向相統一。制定實施中長期規劃必須緊密貼合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的動態變化,實現前瞻性謀劃與針對性施策的有機融合。一方面,以目標導向錨定發展方向,從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倒推,構建層級分明、銜接有序的規劃目標體系,進一步明確各領域的具體任務和實施思路。另一方面,以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從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發展質量問題順推,從問題根源出發提出攻關突破的科學路徑和務實舉措。
堅持決策部署與貫徹落實相貫通。中長期規劃要在實踐中落地生根,離不開系統科學的決策部署和精準高效的貫徹落實。一方面,把短期目標與長期戰略更好結合起來,通過統籌當前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在政策設計、資源配置、項目布局中體現前瞻性和科學性。另一方面,持續提高規劃執行力和落實力,用嚴格政治紀律和監督問責機制確保各地區各部門的發展規劃、工作計劃和政策措施始終同中長期規劃對標看齊,著力破解“規劃規劃、墻上掛掛”,“規劃是一套、做起來是另一套”等問題。
3
制定實施中長期規劃的實踐路徑
制定實施中長期規劃是一項涉及多主體、多環節、多領域的復雜系統工程,必須在深化多主體參與、形成完整鏈條、健全制度保障上下功夫,有效提升規劃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深化多主體參與,凝聚規劃制定實施的多元合力。中長期規劃的制定實施需要多元主體的全程參與、協同配合。通過明確界定規劃制定實施的主體責任,實現各級黨委、政府、立法機構、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多主體深度參與,形成上下聯動、多元共治的規劃實施格局。必須加強黨對規劃制定實施工作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切實保證黨的領導貫穿規劃制定和實施全過程;政府則作為規劃制定實施的關鍵主體,既要將中長期規劃的戰略部署進一步細化為可量化、可操作的任務指標,又要強化組織協調、合理調配資源、實施清單化管理,有效打通規劃落地“最后一公里”。
形成完整鏈條,助推規劃精準有序落實。在規劃制定環節,堅持吃透“上情”與摸清“下情”相統一,著力提高規劃編制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規范化水平,推動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規劃體系。在規劃實施環節,明確各類規劃功能定位,理順各類規劃的相互關系,落實規劃實施責任,對重大項目工程建立臺賬、倒排工期、壓茬推進。在規劃監督環節上,優化監測評估手段,深入開展實施情況動態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根據評估情況及時調整工作重點、優化工作舉措,破解規劃目標與政策工具不協調等問題。
健全制度保障,推動規劃科學高效推進。制度機制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一方面,優化制度供給。秉持方向要正確、內容要科學、程序要規范的基本原則,健全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完善規劃實施推進機制、監督考核機制,構建上下貫通的規劃銜接機制和精準有效的要素支撐機制,實現制度供給與規劃實踐需求的精準匹配。另一方面,推進制度創新。進一步聚焦國家發展規劃、國家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空間規劃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創新性制度安排,鼓勵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具體實際在規劃的前沿領域開拓創新,并及時把比較成熟、普遍適用的經驗提煉上升為制度,用以鞏固規劃工作成效。
(作者系東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