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教育取得五個“新突破”
http://www.hai34.com2025年09月24日 09:07教育裝備網
數說“十四五”教育成就
●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已經形成,1885萬教師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關鍵基礎力量
●學前教育毛入學率達到了92%,今年學前一年免費惠及1200多萬兒童
●義務教育全國2895個縣域實現基本均衡
●堅持“健康第一”,全面落實中小學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
●學生資助實現了“三個全覆蓋”,每年惠及學生約1.5億人次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8%,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
●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考生實施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累計錄取123.5萬人
●“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累計向社會輸送5500萬人才
●職業教育供給了現代產業70%以上新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數字教育方面,建成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7億多學習者、世界規模最大而且高質量的智慧教育平臺
●高校獲得75%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55%以上的科技進步獎
●啟動實施國家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先期已經在九大領域部署100多個學科先導項目
●定期更新發布急需學科專業清單,這兩年多學科專業點調整比例超過20%
●已經與18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教育合作關系
●與亞非歐合作建成的36個“魯班工坊”已經成為中國教育的世界新名片
數據來源:教育部
本報北京9月23日訊(記者 林煥新 高毅哲)今天,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出席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教育強國進展成效。
懷進鵬指出,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黨的二十大明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總動員,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規劃綱要擘畫了教育強國宏偉藍圖。這是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教育的新使命,也為辦好人民滿意的高質量教育創造了新機遇。
懷進鵬表示,“十四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全社會大力支持下,規劃所確立的各項目標任務已全面高質量完成。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新突破:
第一,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取得新突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進教材進頭腦為引領,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校內教育和校外實踐雙向發力、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并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體系已經形成。持續推進大中小學一體化、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進一步完善。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強化師德師風建設,1885萬教師已經成為立德樹人的關鍵基礎力量。完成29個一級學科的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全覆蓋布局。堅持“健康第一”,全面落實中小學每天綜合體育活動2小時,各地普遍探索實施課間15分鐘,“身上有汗、眼里有光”逐步成為現實。大力推進校家社“教聯體”建設,建設協同育人良好生態環境。
第二,在提供普惠優質教育公共服務上取得新突破。教育具有鮮明的人民屬性。中國已經建成規模最大且高質量的教育體系,為孩子們平等接受教育提供了堅強保障。我們持續推進擴優提質,義務教育全國2895個縣域實現基本均衡。隨遷子女、適齡殘疾兒童受教育保障機制更加健全。大力推進縣中改革,辦學水平不斷提升。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27.5個百分點,達到92%,今年學前一年免費惠及1200多萬兒童。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達到現在的60.8%,提高了一倍多,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這兩年,我們有序實施優質高校本科生招生擴容計劃,使更多學生進入高水平大學。繼續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考生實施重點高校專項招生計劃,累計錄取123.5萬人,促進了區域和城鄉入學機會公平。學生資助實現了各學段、各級各類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每年惠及學生約1.5億人次。
第三,在服務支撐社會經濟發展上取得新突破。“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累計向社會輸送5500萬人才,相當于許多發達國家的人口總量,這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和價值可想而知。職業教育供給了現代產業70%以上新增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高校獲得75%以上國家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55%以上的科技進步獎,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持續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持續加強“強基計劃”等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還圍繞人工智能、集成電路和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推進國家學院試點建設,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啟動實施國家基礎學科和交叉學科突破計劃,先期已經在九大領域部署100多個學科先導項目,并在長三角、大灣區、京津冀建設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有序布局建設一些新型研究型大學,在中西部依托“雙一流”高校和優勢產業共建高等研究院,服務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發展。
第四,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基礎教育方面,我們以縣中振興為推動,改變以升學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配合中考改革進行探索,高考綜合改革持續落地,并已在各地全面實施。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們依據學位法,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中,研究生可以用專利、產品設計、方案設計等創新性成果申請獲得學位,歷史性突破了學位授予“唯學位論文”限制;我們給予高校青年教師長周期穩定支持成為現實,培育未來10年科技骨干力量;推進人才供需適配改革,學科專業目錄已經從10年前每10年修訂一次,到現在每年更新發布急需學科專業清單,并適時發布微專業、微學分,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兩年多,學科專業點調整比例超過20%。推進實施本科教育改革試點計劃,在計算機科學、數學、物理和生物學等9個基礎學科領域出版系列核心教材。在職業教育方面,實施“新雙高”改革,大力推動辦學能力高水平和產教融合高質量。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不斷完善教師教育培訓體系,支持43所高水平大學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在數字教育方面,建成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1.7億多學習者、世界規模最大而且高質量的智慧教育平臺,獲得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化獎,今年發布了《中國智慧教育白皮書》,在世界引起積極反響。推出了國家終身教育智慧教育平臺,服務學習型社會構建。
第五,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上取得新突破。“十四五”以來,我們持續拓展深化開放合作,現在已經與18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教育合作關系。建立與東盟、中亞等周邊國家和“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教育合作機制,打造中國—中亞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等一批項目品牌。與亞非歐合作建成的36個“魯班工坊”已經成為中國教育的世界新名片。成功舉辦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世界中文大會等,已經成為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成立了全球教師發展學院,分享中國教師教育理念和方案。牽頭實施深時數字地球、海洋負排放等國際大科學計劃。中國教育正在以更高質量、更加開放、更有擔當的姿態,成為世界教育的重要力量。
懷進鵬表示,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我們將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推進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高質量完成“十四五”收官,高標準謀劃“十五五”發展,錨定十年目標,一以貫之、接續奮斗,把教育強國建設的宏偉藍圖一步步變為美好現實。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