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時”如何全面高質量落地——專家解讀《關于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的意見》
http://www.hai34.com2025年11月20日 09:28教育裝備網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7年,以義務教育階段為重點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要求全面高質量落實。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體育時間上的重大突破,是過去學生每天校園體育鍛煉一小時的延續,更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學生體育時間的新增量。”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劉海元認為,這一目標的設定和實施,在我國學校體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以下簡稱“2小時”)如何“全面高質量”落地?《意見》對此作出哪些部署?各地有哪些實踐探索?記者就此采訪多位專家。
時間怎么擠?統籌課內外、校內外
“《意見》‘充分保障體育時間’的要求,戳中一線辦學的痛點,體育時間無剛性保障,‘以體育人’設想便是空中樓閣。”湖南長沙高新區虹橋小學校長周琳說。
如何保障每天不低于2小時的綜合運動時間?《意見》提出,基礎教育階段要統籌課內外、校內外。比如,課內按照規定課時開齊開足體育與健康課程,課外充分利用課間開展體育活動,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鐘有質量的大課間體育活動,把體育作為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的必要內容。校外建立校家社協同機制,鼓勵支持學生與家長形成共同體育愛好,開展家庭親子體育鍛煉……
“‘2小時’不是時間的堆砌、拼湊,而是實實在在的學生鍛煉時間。”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張瑞林認為,在保證體育鍛煉時間的同時,還要切實提高體育教學質量。
在切實提高教學質量上,《意見》要求打造學生更加喜愛、更有質效的體育課,讓學生立足學校即可熟練掌握至少一項運動技能,養成體育鍛煉習慣。
各地各校在推動“2小時”落地中涌現了不少典型經驗。比如,湖南長沙虹橋小學以全員體育走班制為核心,開設足球、籃球等四大項目分層教學,確保學生6年掌握一項技能;四川成都天府七中開設約80門體育俱樂部課程供學生選擇,并打造“周周有比賽、人人能參與”的活力校園,讓每名學生都能在運動中釋放壓力……
在張瑞林看來,目前全國各地全面部署推動“2小時”,著手改革試點,為加強學校體育作出了有力探索,使得“2小時”成為可執行、可落地的新政策和新機制。
體育課誰來教?構建新型體育師資隊伍
落實“2小時”對體育師資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蔡光潔看來,過去,體育教師目標主要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運動成績。如今,目標更加多元,體育教師不僅要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愛好,引導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習慣,還要積極參與體育科研、賽事組織等工作,為體育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意見》專門就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出部署,提出構建“新型體育師資隊伍”——以專職體育教師為主體、體育教練員為輔助、兼職體育教師(教練員)和社會力量為補充。
“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保障,面對學生人口規模變化,體育師資隊伍不足不能只靠編制配備,而是要進行結構優化、資源整合。”劉海元說。
蔡光潔介紹,四川通過構建多元師資供給體系,破解師資短缺難題。全省1600余所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發揮專業優勢提升學生專項技能;近3年新增中小學體育教師3500多名,引進200余名退役運動員擔任專兼職教師;成立全國首個體育教師共享中心,吸納2000余名專業人才。
《意見》還提出加強體育師資的培養培訓、完善激勵機制。比如,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師范生運動技能培養,強化教學實踐,鼓勵通過公費師范生方式培養體育師資,將教師組織開展大課間、體質健康監測、課余訓練、課外活動、指導參賽和走教任務等計入工作量。
場地不足怎么辦?打造校內“微運動場”
“隨著體育課和體育時間的增加,體育場地設施急需釋放更多的空間,場地設施既要有增量,更要挖潛存量,金邊銀角,地上地下,資源共享非常重要。”劉海元說。
《意見》提出推動場地設施拓展升級,因校制宜推進運動空間升級改造,挖潛拓展校園體育運動空間,鼓勵創設小型化運動鍛煉場景,打造校內“微運動場”,合理配置體育器材設施。
“這是對校園運動時空的重構,讓運動從集中時段、集中場地轉向課間課后碎片整合、全域滲透。”重慶市南岸區珊瑚魯能小學校長王儷嘉認為,只有深挖空間潛力、創新供給模式,才能讓學生在可觸可及的運動場域中跑起來、動起來、強起來。
珊瑚魯能小學對校園每一寸土地進行功能再造,在有限的校園空間中創設了體能公園、蹦床公園、輪滑公園、定向越野公園、射擊公園、AI智慧體能公園……“我們希望,每名學生都能在適配的空間里找到熱愛的運動方式。”王儷嘉說。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











首頁












